人到中年,老大不小。

不敢回头看,青春太过遥远,不敢眺望未来,因为不知在何方。

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,很幸福,也很尴尬、很无奈。

读过一则年龄顺口溜,颇有道理和趣味:

一岁哭着出场,十岁功课繁忙,

二十春心荡漾,三十基本定向,

四十事业栋梁,五十老当益壮,

六十荣归家乡,七十打打麻将,

八十晒晒太阳,九十躺在床上,

百岁挂在墙上。

人生好像如此,又好像不止如此。

似乎人到了中年,我才开始活。

人到中年,我才开始活

人活着,到底为了什么?

我们忙了大半辈子,得到了什么?

这两个问题,值得深思。

人活着,为名利?为房车?为父母?为孩子?

好像都不是,又好像都是。

人到中年,才发现所谓成功和幸福,不是住多大的房,开多贵的车,也不是拥有金山银山,人前显贵。

而是身体健康,年年有盈余,家庭和睦,子女孝顺。

很多人总把快乐和成功建立在外界基础上,总认为金钱可以买来一切,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咎于穷。

殊不知,幸福从来都不是填补欲望的过程,而是知足积极的结果。

那些幸福的人,往往满身正能量,他们在面对花落时,只会期待结果,而非郁郁寡欢。

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累,是因为什么都想要,却又什么都得不到。

那些我们想要控制的,往往会先控制我们。


人到中年,忙了大半辈子,到底得到了什么?

得到了一间房,但百年之后,我们也住不上;

得到了一个家,但儿孙自有儿孙福,守着我们的只有老伴;

赚到了一些钱,但人走后,钱和纸,又有什么区别,再多的钱也带不走。

林则徐说:“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,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,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。”

忙了一辈子,似乎只有自己属于自己,千金不换,身体健康。

无病无痛,就是最大的福报。


人到中年,越来越沉默,但内心,也越来越丰盈。

很认同一句话:“ 沉默是反击无耻的无声风暴,愤怒是抗击外辱的有效‘自残’。”

人到中年,渐渐明白,不是什么事情,都值得我们去解释,也懂得了人不可强留。

随缘少了一份无奈,多了一份从容。

失意时,面对那些向我们落井下石的人,也学会了不再扔回去,而是垫在脚下,成就自我。

得意时,面对那些向我们阿谀奉承的人,也看清了谁真谁假。

人到中年,明白了“觥筹交错尽虚佞”,也懂得了“推杯换盏无真衷”。

不再沉迷于垃圾社交,不再烂醉于垃圾酒局,而是选择与值得的人一起品味人生。

经过岁月沉淀,留在身边的人很少,但也很真。


有句话说得好:“人活着,就是为了体验。”

年少时体验青春,在笔墨纸砚里书写芳华;

中年时体验人生,在柴米油盐里撑起家庭;

暮年时体验生命,在过往岁月里回首一生。

人到中年,慢慢发现,我才开始活:

活一种感受,过一场历练,悟一回懂得。